小井醫院,是紅軍第一所正規醫院,建于1928年,最初名為“紅光醫院”。這所醫院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木結構二層樓房,共有32間病房,可容納200位傷員。醫院有中醫、西醫,但條件極差。當時醫院的醫生很少,藥品奇缺,醫務人員自己上山采藥,并用竹片、木板做成一些簡單的醫療器具。
小井醫院因自身的壯烈被載入革命史冊。1929年1月下旬,湘贛兩省敵軍調集十八個團的兵力,對井岡山根據地發動了第三次“會剿”,紅五軍和王佐部在彭德懷、滕代遠等指揮下與敵軍展開了激烈的戰斗。一天夜里,敵軍由岡寧縣斜源村一游民帶路繞道偷襲了小井村,住在紅軍醫院和群眾家中的130多名重傷病員因來不及轉移,落入敵手,敵軍對我軍傷病員嚴刑拷打,威逼傷病員說出紅軍主力的去向,傷病員們面對敵人的槍口,忠貞不屈,視死如歸,最后全部在敵人的機槍掃射下英勇就義,醫院也被國民黨反動派燒毀。英雄們倒下后,隱蔽在深山密林里的群眾冒著生命危險,將他們的遺體掩埋在附近的稻田中。
1967年,井岡山人民按歷史原貌修復了小井紅軍醫院,還將烈士們的部分遺骨從小井遷到茨坪重新墓葬,并建造革命先烈紀念塔,1972年在小井原墓地建有烈士墓和烈士碑。如今數十年風雨飄過,小井醫院黑灰色的外觀仿佛一直述說著曾經的腥風血雨,古樸滄桑中隱含著悲憤與忠烈。醫院里,看著紅軍戰士用過的病床、木頭做的手術洗手盆、竹片磨制的手術刀、用了又用的繃帶,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歲月中艱苦卓絕的斗爭情景,仿佛清晰呈現在眼前。
(一審:熊泊宇,二審:余畫,三審:石偉)